元宇宙与银行数字化转型

2022-10-31  来源: 《银行家》2022年第10期


作者:宋首文

 

近年来,元宇宙已成为风靡世界的热点概念。随着5G/6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元宇宙为人类踏入虚拟世界的梦想照进现实提供了技术支撑。自2021年以来,国内外科技巨头纷纷入场布局,元宇宙已真正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元宇宙相关话题在科技界乃至社会学界均引发了广泛讨论,各类研究也因此展开。目前,业界对元宇宙的起源、现状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关于元宇宙的未来、元宇宙孕育的产业和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则尚存分歧、众说纷纭。本文从元宇宙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提出要广泛融合元宇宙思维和技术丰富银行的经营形态,同时积极探索元宇宙经济与金融认知银行的角色定位。

 

元宇宙的发展与主要技术

 

虽然尚未有官方组织给出元宇宙的确切定义,但业界普遍认为,元宇宙是整合网络通信、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拥有完整的经济逻辑、数据、物体、内容以及IP,是一个永续在线、不断被刷新的实时数字世界,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元宇宙与虚拟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与相似度,但元宇宙并非是凌驾于现实世界之上的虚拟世界,而是与现实生活存在深度联结。人们通过虚拟镜像折射现实生活,身份、权利、经济行为、社交关系等在元宇宙中得到体现,线下的社会生活将能够在线上得到高度还原。同时,元宇宙与广大游戏玩家认知中的网络游戏世界也有着本质区别。相较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可编辑性、高仿真性、自动内容生成、去中心化等特点在元宇宙中将更加凸显。

 

元宇宙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PC互联网时代以个人电脑(PC)作为主要访问终端,互联网内容以静态网页为主,其内容呈现强烈的中心化,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是主要的内容提供者。但随着即时通信软件和社区网站的出现,去中心化的网络形态开始萌芽。在PC互联网时代,受限于访问终端,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规模相对较小,网民人均每日使用时长也不高。同时,由于通信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网络带宽一般在KB级别,这也导致了用户所能访问的媒体内容以图文形式为主。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从2012年前后开始的,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智能手机的规模化应用,手机成为主要的访问终端,手机网游、移动支付、电商平台、视频和音乐等流媒体软件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人们对互联网随时、随地、随身的访问需求成为必然,移动互联网作为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也日渐成型。随着微博、朋友圈、短视频的广泛使用,广大网民在参与的同时也成为互联网内容的创造者。

 

全真互联网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经过10年左右的繁荣发展之后的又一升级形态,实时通信、音视频等一系列应用模式已日趋成熟,计算能力快速提升,信息互联、人机交互的模式不断丰富。在高通量、低延时的网络技术环境和大量的工具以及相关的平台应用具备条件之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线下生活与线上生活之间的融合与共存正在成为可能。

 

元宇宙最早提出于1992年美国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其将元宇宙描述为用户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受当时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所限,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元宇宙的发展较为缓慢。直到近年来人工智能、5G、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取得蓬勃发展,元宇宙才进入真正的探索期。2021年10月,Facebook母公司正式更名为Meta,计划对旗下产品进行逐步整合,打造一个“超越现实的元宇宙平台”;同时,国内外互联网巨头EpicGames、英伟达、微软、腾讯、网易等纷纷入场,元宇宙前夜已经到来。虽然,全真互联网发展的尽头是否就是理想的元宇宙形态目前还难下定论,任何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分别也相去甚远,但可以相信,人类追求科技进步与体验提升的目标不会改变,更加丰富的可穿戴设备和高并发、低延时的实时网络等,终将为我们带来无以伦比的沉浸式体验(见表1)。



 

元宇宙以万物互联、超大规模用户持续在线、低延迟、高仿真、沉浸式体验、海量数字内容和去中心化社会经济结构为愿景。为实现上述体验目标,需使用大量前沿科研成果与技术作为支撑。可将支撑元宇宙的关键技术分为网络通信、运算、人工智能、去中心化、人机交互和数字创作六大类别,这些技术之中部分已取得较大突破和成熟应用,如计算机视觉、云计算等,而脑机接口、数字原生等技术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和应用萌芽阶段。但总体而言,所有的关键技术都还需要取得跨越式发展,才能将量变积累为质变,实现元宇宙的目标愿景(见图1)。

 

元宇宙与银行数字化转型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各大企业、组织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尤其是银行业,为了打造立足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以场景为依托、以服务为目标,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加快金融科技资源整合,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元宇宙的思想和技术为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

 

当前,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同质化明显,且面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迫在眉睫。其一,数字化转型将为银行的客群拓展带来新的机遇。传统银行依托服务网点的经营模式天然侧重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优质客户,欠发达地区以及广大收入不高的客户容易被忽视,难以满足其金融需求。因此,贯彻国家普惠金融政策,使金融服务惠及广大群体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要义。其二,数字化转型将为银行的服务提升提供现实手段。客户不仅想要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且对服务的过程和体验也提出更高要求。银行必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精准服务,并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便捷、无感的交互体验,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其三,数字化转型将为银行的运营决策提供智能助力。在过去,银行在全局数据视角上存在缺失,导致不少业务环节大量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难以进行精确决策。依托数据价值,将帮助银行精确了解用户、渠道、收益和运营成本的实时状态和关系,进而实现营销策略的动态优化,并在运营内容和形式上及时作出调整。其四,数字化转型将为银行的风险管控提供技术工具。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相比,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仍显得断点偏多、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尤其是风险的事前、事中预警及控制面临诸多难点。通过数字化转型,将内外部数据融合贯通,开发、训练和部署各类模型,能实现风险管控模式的质变。

 

元宇宙对推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带来哪些启发,又将如何改变银行的业务形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从短期来看,应该积极探索元宇宙体系下各项新兴技术对金融发展和银行服务的影响。立足当下,将元宇宙思维引入提升客户体验的过程中,提升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第二,从长远出发,要持续关注元宇宙的社会结构、生态规则、经济逻辑的演变过程,研究元宇宙下的新经济原理、金融体系和银行的应用场景,提前为银行在元宇宙世界中的发展路径做好规划和布局。总体来看,银行要兼顾长短期目标,抢占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制高点。

 

微观视角:广泛融合元宇宙思维和技术来丰富银行的经营形态

 

虽然元宇宙的目标形态和发展速度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元宇宙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技术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值得借鉴。下面将通过几个不同场景,探索运用元宇宙思维和技术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沉浸式虚拟网点

 

物理网点是银行传统的服务渠道,散布于城乡的大街小巷。传统网点能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服务亲切度高,支持的业务种类多,且能够办理一些定制化、特殊化的业务。虽然物理网点提供的服务最为全面,却始终受物理距离、营业时间及排队等候时长的限制,且网点的建设成本和人力成本对银行自身来说也是巨大的支出。随着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的出现,满足了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银行服务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但上述线上渠道受安全性等因素影响,受理的业务种类不如网点丰富,且有一定的使用电子设备的知识门槛,服务的普及度不如线下广泛。

 

VR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银行将厅堂服务远程化、虚拟化提供了条件。客户和银行柜员、经理戴上VR设备,就可在银行构建的虚拟网点像线下一样面对面交互,沉浸式办理业务。虚拟网点将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成为银行新的获客增长点,且营业时间可以进一步扩展,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通过在VR接入过程中运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可以帮助柜员多方位、无死角地核实客户身份,实现超越网银、手机等渠道的安全级别。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智能客服已在许多银行落地使用。智能客服机器人在回答和处理非专业化、复杂化、个性化问题的场景下,准确率已可达90%以上,且可“7×24小时”不间地断提供服务,既可以节省客户的等待时间,又可以为银行大幅减少专家坐席的人力成本。随着AI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持续进步,虚拟网点也将不再需要真实银行员工的参与,而由AI“扮演”的银行经理将不仅具有人类的外观,其言语、举止、专业水平都将“以假乱真”,实现客户难以察觉的沉浸式体验效果,也许这才是虚拟网点的最终形态。

 

目前,部分国内外银行已开始探索VR技术的运用,美国银行已在北美近4300个金融中心使用VR技术进行软技能培训,并计划让5万名员工使用VR技术来完成与客户沟通等任务。在短期内,如需较好实现虚拟网点的设想,相应的VR设备仍具有一定体积,且成本较高,与之交互也需要一定的场地空间及辅助设施。因此,可考虑在商场和社区部署虚拟网点体验仓,其占地面积与电话亭、ATM机房相仿,可全天候向最广泛客群提供服务。而在更远的未来,VR和场景端技术必定有新的飞跃,VR设备将更加迷你、便携,使用成本将大幅降低,交互过程会更加无感。届时,虚拟网点将进入千家万户,银行的获客和营销效率将得到巨大提升。

 

数字化金融产品工厂

 

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产品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提升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的快速更新迭代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银行金融产品研发过程包括业务需求的提出、风险评估、立项排期、开发测试、投产验收等环节,流程长、管控严、实施慢,往往待新产品创意孵化面世之时,抢占市场的最好契机已然错过。在元宇宙世界的愿景中,社会高度发达,需要丰富的工业及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数字化金融产品工厂旨在用科技为银行产品研发流程赋能,实现产品按需组装、快速上线的目标。在理想化的愿景下,银行的产品经理将像玩电脑游戏搭建房屋一样,通过拖拉拽的可视化方式实现数字化产品制造。

 

数字化产品工厂的核心是产品的快速装配。金融产品并非以实体形式存在,而是运行在IT开发的系统中。虽然其形态与制造业产品不同,但制造业使用标准化零部件组装产品的核心模式却可被银行借鉴,即从银行业务视角对金融产品进行分类和解构。分类是通过建立产品分层结构(包括产品线、产品组、基础产品和可售产品),对银行所有产品进行定位和划分;解构则是将产品拆解为一系列产品条件,产品条件取值的不同即体现了不同产品的具体差异。在产品工厂装配机制下,大部分产品创新研发仅需从模版中对产品条件进行重新取值,就可快速装配出新的可售产品,不需要再进行IT开发。只有少数颠覆性创新需求才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条件。图2是以银行和汽车制造为例对产品工厂结构的展示。产品工厂的核心思想是模块化、可复用、参数化与可配置。目前,产品工厂的设计和装配思想已被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采用。

 

而在装配之外,银行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其他过程也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实现高度的敏捷与智能化。其中,产品创意的提出、在售产品的风险识别与后评价等环节未来将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参与,而Devops、云计算等技术将被应用于开发测试、投产运行等环节。未来的银行数字化产品工厂必将能更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百花齐放的需求,为银行在更激烈的竞争中提供核心价值。



 

基于大数据的AI智能推荐

 

精准营销是银行业中老生常谈的话题。在下一个互联网时代乃至元宇宙中,商品必将更加丰富,客户一定希望能获得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大海捞针式的挑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产品推荐提供了基础,如今已成为许多互联网App的标配,在媒体和电商平台中得到广泛运用。

 

同理,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银行为客户推荐金融产品也应更具有针对性,而目前所谓的精准营销实际上仍基于较为简单的模型、标签与客群定义,智能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银行手机App上为客户推荐理财是基于客户资产、当前持仓以及在售理财产品的基本信息,通过简单的逻辑规则计算而得。此类推荐使用的数据普遍不足,推荐逻辑也不够智能。例如,该用户在本行的资产数据往往并不能反映该客户的整体经济实力,还需要更加全面的外部数据,乃至社会关系、消费偏好、交互行为等。只有通过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才可实现精确满足个人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的目标。

 

数据是人工智能决策的基础。智能化推荐数据基础包括内部通用类数据、外部采集数据和行为数据。推荐引擎可由标签系统、机器学习模块和实时数据处理等模块构成。其中,用户通过手机等界面交互的行为数据将实时导入内存数据库中供引擎层快速查询和过滤使用。推荐算法通过模型对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预测。对于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用户实时点击的数据,将继续通过行为数据采集模块推送到实时数据处理平台上,并通过流式作业计算方式通过协同过滤算法体现在推荐结果中。用户的每次访问都将触发算法预测和规则引擎访问内存数据库对应模块的数据,通过业务策略以及在线的算法对各推荐结果备选集进行筛选和排序,最终向用户输出最适合的结果作为推荐。

 

未来是万物互联的社会,数据的广度、深度和维度都会更加丰富。AI智能推荐的产品和信息,将进一步发挥高质量、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点,更好地反映用户的实际偏好。AI智能推荐技术的发展也将为银行精细化的客群经营、个性化客户服务提供千人千面的支持,并成为国家大数据战略能力落地和效益转化的重要承载。

 

宏观视角:积极探索元宇宙经济与金融来认知银行的角色定位

 

银行是当前市场经济下金融体系的核心。元宇宙的经济、社会形态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银行是否还会存在,在新的经济体系中如何定位,目前还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货币形态、交易媒介、信息载体和交互方式等都会与现在大不一样,银行要想在元宇宙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以前瞻性思维和视角对元宇宙经济和金融体系进行持续探索和研究。

 

元宇宙经济属于数字经济高度发展的一种形态。在元宇宙中,经济活动将以数字产品的创造、交易和消费为主,信息和数据也将成为继土地、劳动力和资本后的重要生产要素。在现实世界,重要资源是稀缺的,生产出的产品是有限的,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世间万物的价格。但在元宇宙中,无论是信息、数据,还是数字化产品,如果不加以限制,都十分容易从技术层面对其进行复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认为,在虚拟世界中,也需要通过人为设定的规则定义虚拟物产和货币的稀缺性。试想:一个创作者的生产成果可以被无限复制的社会,其价值体系和经济体系将必然面临崩溃,因为复制所产生的同质化将极大削弱社会的多样性,且难以对人们参与社会生产生活产生足够的激励。因此,为元宇宙中的每一样物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标签,成为元宇宙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目前,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s,NFT)成为支撑元宇宙经济体系的重要技术。NFT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凭证,具有不可复制、不可分割、抗篡改、可追溯的物理特征,可作为对特定虚拟产品来源的识别工具。基于NFT数字化凭证而产生的唯一性为虚拟世界的数字化产品定义了资产价值,业内普遍认为,NFT技术代表的发展方向是未来元宇宙数字经济体系的基础。目前,NFT技术发展迅猛,在游戏、艺术收藏、数字音乐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我国腾讯、京东等公司均已基于该技术发行了数字藏品并获得市场认可。2021年,百信银行发行了四周年纪念NFT数字藏品“4 in love”,成为银行业界的首个NFT数字藏品。

 

在元宇宙中,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将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并与传统货币结合,共同成为元宇宙金融体系的支撑。由于元宇宙是万物互联的世界,国家、地区的限制将不断弱化,实体人、实体公司、虚拟人、虚拟组织等参与者之间的金融交互频率将大大超过现实世界,传统的中心化金融交易模式将不再满足如此高的交易量,银行也很难再成为金融交易的中心节点。自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正由数字资产逐步向金融基础设施演化,并朝着跨国界的方向发展。但目前的加密货币在并发处理效率、安全性、隐私保护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与革新,离元宇宙场景下的运用还有较远的距离。

 

此外,元宇宙的所有参与者也将是元宇宙世界的创作者。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元宇宙中如何界定每位参与者的工作量和贡献,从而建立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也是元宇宙经济的重要研究课题。如果元宇宙是建立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体系之上的,那么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进行精确量化。每个企业、每个用户都将凭借创造价值的多少参与分配,分配机制和过程会由规则和算法维护,相较于现实社会的分配方式更加合理有序,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但元宇宙并非单一的虚拟世界,如果存在“多元宇宙”,那么不同宇宙中的货币如何进行比较和兑换;且元宇宙强调虚实结合,现实与虚拟世界中的劳动价值如何转换,这些“跨宇宙”的价值交换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来看,在区块链应用中已经有一些方案(如Uniswap等产品)为在不同的区块链项目之间进行兑换而服务。但如何保持这些方案的完备性,使之不成为具有漏洞的套利工具,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技术研究和场景应用视角下,元宇宙的社会形态、经济体系、金融规则等已初见端倪,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与亟待解决的问题。银行在未来元宇宙世界中的定位与角色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对银行和从业者而言,应当全面、客观地获取信息,既不盲目求变,也不固步自封。在元宇宙来临的过程中,要对数字化新生事物和机制持有包容、开放的探究心态,加大对可能引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的洞察和研究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金融创新支持。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作为金融服务者的初心不变,未来要始终立足于满足客户实际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并将国家普惠金融战略贯彻落实到更广大的社会群体中。

 

主要结论

 

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契合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人类对未来社会生态模式的长远愿景。商业银行既要积极面对顺应形势,也要充分认识当下及未来的挑战与风险,对探索元宇宙应用场景所带来的风险做好全面管控。

 

元宇宙实现的技术约束。元宇宙需要通信、运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的共同支撑,其中任意一类技术的缺失与滞后都将影响元宇宙的虚实融合与沉浸式体验。目前,5G通信、分布式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具备相当规模的市场,后续的发展路径也相对较为清晰。而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距离发展成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也依赖于一些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因此,未来元宇宙的形态将受到关键技术发展的制约,打造能够支撑元宇宙的相应科技基础设施将成为最大的挑战。银行要在此过程中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在金融服务场景下持续探索相关技术的运用。

 

元宇宙实现的系统风险。元宇宙使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监管弱化、法律缺失、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合规审查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技术和制度的不成熟会导致以区块链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存在困难,操纵和垄断仍是元宇宙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而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又导致了额外的问题:由于政府和中央银行职能的弱化和消失,是否还能有效应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也值得关注。因此,银行在元宇宙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关注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本身,也要重视风险管理,对元宇宙经济模式下的新业务、新价值带来的变化进行充分评估,加大对包括通信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在内的非传统领域的风险识别和应对,将全面风险管理的思路和要求应用到元宇宙业务场景中。

 

元宇宙实现对银行的机遇和挑战。元宇宙所涵盖的万物互联、去中心化以及沉浸式用户体验等思想和愿景,值得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和尝试方向,其背后的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也将成为银行业务模式变革的基石。银行应将对于元宇宙的趋势认知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相结合,把握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借助元宇宙及其技术,将元宇宙思维和技术融入到业务场景中,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充分变革和演化其线下线上、虚拟现实的场景生态,为客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和价值。这是银行未来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此同时,元宇宙对基本经济金融形态和数字货币形态的颠覆与重塑都将对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传统角色形成“生死考验”。因此要对元宇宙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合的趋势方向、方式方法、节奏步伐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研究,不断调整和适应宏大金融体系历史变革中的新定位节点。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企业级架构建设办公室)

 

责任编辑:魏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