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 | 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模式的优化

2024-10-11  来源: 《银行家》2024年第9期

作者:李广子

 

科技金融位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五篇大文章”之首,凸显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发挥好银行的作用对于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意义重大。投贷联动作为一种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相融合的金融服务模式,可以在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新形势下投贷联动的重要性

 

与一般生产经营活动不同,科技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科技企业的风险通常要高于一般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债务资金的提供者,银行在服务科技企业过程中存在着风险和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科技企业通常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轻资产行业,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抵质押物,银行在向科技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很难通过传统的抵质押方式控制风险,总体风险偏高;另一方面,银行在向科技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时,资金价格通常不会大幅偏离市场平均水平,获得的收益相对有限,不足以覆盖其所承担的风险。因此,加强银行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关键在于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主要有以下两种路径:一是在收益既定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帮助银行将服务科技企业的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二是在承担较高风险的情况下,让银行能够从服务科技企业中获取更高的收益,以覆盖其风险。

 

投贷联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与本集团具有投资功 能的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相结合,通过相关制度安 排,由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实现科技企业信贷风险 和收益的匹配;广义的投贷联动,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 不仅可以和集团内部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合作,还可 以和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合作。从理论上讲,投贷联动对 于解决银行在服务科技企业中所面临的上述难题能够发 挥独特作用。一方面,在投贷联动业务模式下,银行可 以通过内部或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开展的股权投资业务, 更好地了解科技企业相关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帮助银行在对科技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中更好地评估风 险,从而把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投贷联动 使得银行在提供信贷资金、获取利息收益的同时,通过 股权投资业务分享科技企业在未来成长过程中所实现的 收益,以此来补偿银行在信贷资金投放中所承担的高风 险,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 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 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 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受此限制,商业银行 不能通过直接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分享科技企业的成长收 益。因此,投贷联动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银行通过间接 方式进行股权投资分享科技企业成长收益、实现风险和 收益匹配的一种有效方式。随着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高 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投贷联动的重要性也更加 凸显。

 

投贷联动业务探索实践与成效

 

探索实践

 

投贷联动业务在国外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硅谷银行,该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通过投贷联动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尽管硅谷银行已于2023年3月倒闭,但其开创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对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我国情况看,2016年4月,原中国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序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地区包括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西安高新区等5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试点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汉口银行、西安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10家银行。2021年1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推动在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投贷联动业务逐渐形成了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基于“银行+内部股权投资机构”的内部投贷联动模式。这种模式下,银行负责为科技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投资业务主要由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来完成。从实际中看,股权投资机构既可以由银行设立,也可以由银行所属的集团公司来设立,后者在实际中更为普遍。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保持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利益的一致性,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之间可以进行信息共享,银行或其所属集团公司也能够更好地分享投资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在于,在现有监管制度下,银行或其所属集团公司因投贷联动业务而形成的企业股权资产风险权重较高,对银行资本消耗较大,降低了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积极性。2024年1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第76条规定,商业银行对工商企业股权投资的风险权重达到250%—1250%。此外,这种模式对银行的投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银行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投资队伍,通过提高投资能力获取更高投资收益。二是基于“银行+外部股权投资机构”的外部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指银行与PE/VC等外部股权投资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对股权投资机构已经投资的部分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提供信贷资金。实际中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银行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签署协议,约定在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出售科技企业股权获得超额收益后,银行按照一定比例获取分成,间接分享被投资科技企业的成长收益;另一种是银行仅把外部股权投资机构投资视为对科技企业的增信措施,并不参与投资收益的分享。外部投贷联动模式的优势在于,银行可以选择的外部股权投资机构范围比较广,能够更好地发挥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在投资能力方面的专业优势,同时能够实现信贷风险与股权投资风险的隔离,且不会对银行资本造成较大消耗;存在的问题是,由于银行和外部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导致两者之间在项目筛选、信息共享等方面协同程度不够;特别是,如果没有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签订收益分享协议,则银行获取的收益仍局限于利息收益,可能仍然无法覆盖其风险。实践中,内部或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对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既可以采取直接持股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认股权证或期权的方式。

 

成效评估

 

笔者以2 0 1 6年国内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的银行为例,从科技行业贷款投放、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方面简要分析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将试点银行与非试点银行进行对比。具体地,为反映银行科技行业贷款投放情况,基于CNRDS数据库中的银行贷款行业分布数据,笔者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两大行业定义为科技行业,计算各年度银行投向科技行业的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即科技行业贷款占比指标, 以此来衡量银行科技行业的贷款投放情况。科技行业贷款占比越高,说明银行对科技行业的贷款投放越多,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越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银行投向科技企业的部分贷款投放会被归入制造业等其他行业,笔者构建的科技行业贷款占比指标可能并没有反映银行对科技行业信贷资金投放的全貌,一定程度上低估了银行对科技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此外,笔者以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银行盈利能力,以不良贷款比率衡量银行资产质量。为减轻异常值的影响,以中位数为基础对两类样本的绩效指标进行比较。剔除缺失值, 笔者选取了8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以及761家非试点银行,其中试点银行包括北京银行、汉口银行、恒丰银行、上海银行、天津银行、西安银行、华瑞银行、中国银行等。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从科技行业贷款占比来看,试点银行科技行业贷款占比平均来说要高于非试点银行, 说明试点银行在支持科技企业方面总体上比非试点银行更有优势,支持力度更大。从趋势上看,2016年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以后,试点银行科技行业贷款占比走势没有出现明显上升,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说明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对试点银行科技行业贷款业务影响并不明显。与之相比,非试点银行科技行业贷款占比基本保持平稳,从2014年的0.63%小幅上升到2022年的0.71%。从盈利能力来看,试点银行和非试点银行在资产收益率(ROA)方面非常接近,并没有出现系统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整体下滑,无论是试点银行还是非试点银行,其资产收益率均呈现出一定的下行趋势。从信贷资产质量来看,试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总体上略低于非试点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从趋势上看,近年来试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略有上升,而非试点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则略有下降。另外,对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一个顾虑就是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无法做到风险的有效隔离,导致股权投资业务风险与信贷业务风险之间交叉传染。但从实际情况看,试点银行资产质量并未出现明显恶化,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做好风险控制的情况下,投贷联动业务对银行造成的风险可以保持在较低水平。

 

总体上看,表1的数据表明,投贷联动试点对试点银行的影响较为有限。与非试点银行相比,试点银行对科技行业的信贷投放在试点以后并未出现明显上升,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也没有发生系统性变化。

 

投贷联动业务的优化方向

 

更好地发挥投贷联动的作用对于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一段时期,可以考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扩大银行投贷联动业务试点范围。目前仅有少数银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且仅限于特定区域,一些在服务科技企业方面具有优势的金融机构因缺乏试点资格而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从未来情况看,可以进一步扩大投贷联动业务试点范围,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可以由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就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进行申请,让那些真正有意愿、有能力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银行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

 

优化银行资本监管政策。现阶段,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方面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贷联动形成的企业股权资产风险权重偏高,对银行资本消耗较大。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调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于商业银行或其所属集团公司通过投贷联动方式投资科技企业形成的股权资产,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适当降低风险权重,减少对银行资本的消耗,提高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业务的积极性,做大投贷联动业务规模。

 

扩大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业务范围。除2016 年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以外,国务院2016年10月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市场化债转股为商业银行间接持有企业股权、实现投贷联动提供了另外一条通道。根据该意见,商业银行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需设立实施机构即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负责具体实施。从目前情况看,这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只能持有因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而形成的企业股权,持有其他类型的企业股权仍受到限制,影响了商业银行投贷联动功能的发挥。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放开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开展股权投资业务的限制,允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市场化债转股业务之外开展针对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业务,更好地发挥投贷联动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加强银行投资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从事信贷投放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低风险、低收益的信贷文化,股权投资文化相对薄弱,欠缺专业化的投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投贷联动业务,银行需要着力培养“技术+产业+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提高投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识别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不断丰富和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外部投贷联动模式的灵活性优势,引导银行扩大外部股权投资机构的合作范围,与各类外部股权投资机构加强合作,建立灵活的合作和收益分享模式,包括PE、VC、政府引导基金等。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可以探索由省联社或改制后新成立的法人实体牵头成立股权投资机构,与所属农村商业银行实现投贷联动。政府主管部门可以积极搭建平台,帮助商业银行和股权投资机构实现对接。 

 

(本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优势学科“金融与发展”〔编号DF2023YS28〕资助)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