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线 | 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2024-11-05  来源: 《银行家》2024年第10期

作者:祝元荣  戴琳  黎振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科技金融政策,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资本市场改革和推出创新金融工具等,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双向赋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力量,做好科技金融既是落实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也是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总结科技金融国际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美国硅谷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案例,结合我国金融体系特点,提出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建议。

 

从国际视角看科技金融发展

 

科技型企业融资因具有轻资产、高风险等典型特征,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各国在科技金融领域纷纷开展创新探索与实践,持续优化金融资源在科技领域的配置。整体来看,无论是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都有科技金融服务取得较好成效的代表,都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

 

日本、德国:政府主导,银行参与

 

日本、德国科技金融主要是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的间接融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政策性银行风险分担机制,辅以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融资,分层次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其中,政府、银行、其他市场主体通过设置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降低了银行风险,提高了对科技企业放贷的积极性。

 

日本主要通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共同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等机构提供信用担保,提升商业银行的放款意愿,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城市银行和地区银行在科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融资服务。政府还通过设立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进行保证保险。同时,日本政策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期限的低息贷款。此外,政府还制定一揽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以直接投资等方式参与科技企业融资。

 

德国主要通过“政府+银行”的融资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政府成立担保银行体系,为信贷融资提供风险保障,通过设立风险分担机制,政府承担超出一半的风险,商业银行、担保银行和政府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有效激励了商业银行和担保银行积极参与科技企业融资;政府设立的州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为代表)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低息贷款,组建投资基金开展风险投资,持续对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据统计,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商业信贷机构的贷款约占到德国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70%,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转贷模式)占比约30%

 

美国:直接融资主导,投贷联动

 

美国是以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拥有全球最发达和活跃的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占比长期保持70%以上。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股票市场,场外市场规模庞大,转板制度灵活。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NVCA)统计,2023年,美国风险投资规模虽然相比投资高峰年下降至1706亿美元,但仍超过近十年投资规模中位数(1482亿美元)。美国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宽松的上市条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初创和成长期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也为风投机构退出提供了便利。政府还通过成立联邦小企业管理局,利用政府信用担保推动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科技企业。除提供信贷支持外,以硅谷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依托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探索“股权+债权”的投贷联动发展模式,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并采取一系列风控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初创企业贷款的风险收益不匹配问题,“品牌+专业+专注”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

 

硅谷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成功经验

 

日本、德国的政府产业政策主导模式,未能在互联网、AI等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胜出,美国在新一轮信息科技发展中始终占据优势,美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启示意义。长期以来,硅谷银行被视为美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标杆金融机构,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浪潮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样本研究价值。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硅谷银行创设了以投贷联动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通过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专注创投产业链客群,抢占科技金融市场形成先发优势,打造了“商行+投行+私行”为一体的专业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形成科技金融服务品牌。虽然,硅谷银行因为对流动性风险、政策环境变化等应对不足,最终导致破产转让,但客观来说,这并不意味着其支持科技金融模式的失败,因为总体而言,硅谷银行与科技企业相关的业务保持着较低的不良率和高收益。本文将进一步总结硅谷银行支持科技金融的主要做法,特别是以投贷联动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在有效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主的过程中,取得高收益和低不良率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当前探索科技金融发展的中国路径,推进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深度服务创投产业链的能力构筑了硅谷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

 

硅谷银行的客户既包括科技型企业,也包括PE/VC及相关企业高管等高净值客户,硅谷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投产业链这一细分市场的深度服务能力,满足了创投产业链上企业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高了客户的转换成本,进一步增强了客户黏性。

 

差异化多元化的贷款产品体系。针对创投产业链上的不同行业、不同特质客户,硅谷银行提供更加匹配的贷款产品。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第一,向PE/VC客户提供信贷支持,主要为过桥贷款,即在风险资本公司需要资金投入项目但流动性短缺时,提供资金支持,2022年末占总贷款的56%,是硅谷银行最主要的贷款类型。第二,向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企业发放的贷款,包括三个细分类别:一是依赖投资者的贷款,主要投向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没有盈利,因此贷款偿还主要依靠后续股权融资、被收购或IPO,占总贷款的9%;二是创新工商业贷款,要求借款人能够维持足够的经营现金流以偿还债务并能够覆盖贷款本息,占总贷款的13%;三是用于收购的依赖现金流的贷款,主要依靠企业或被收购企业经营现金流来偿还贷款,占总贷款的3%。第三,向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客户发放的贷款,主要面向创投机构、高科技公司高管,占总贷款的14%。第四,其他非科技领域贷款,包括商业房地产、商业和工业贷款及优质葡萄酒贷款等,占总贷款的6%(见表1)。

 


通过差异化的贷款产品安排,硅谷银行有效控制了风险,从不同类型的贷款不良率来看,硅谷银行对PE/VC发放的贷款、用于收购的依赖现金流的贷款不良率较低,基本接近于0;依赖投资者的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为1.07%。近几年,硅谷银行逐步减少对信贷质量较差者的贷款投放,依赖投资者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见图1)。

 


与创投圈深度合作。通过深度服务创投产业链上的科技企业和创投机构,硅谷银行成为创投机构的合作伙伴,构建起广泛的信息搜集和链接网络,打造了具有核心地位的创投生态圈。

 

一是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企业家、创业者、中介机构、投资公司之间相互交流的论坛,由企业家推荐展示自己的研发产品和技术,从而掌握企业和所有者的详细信息。二是和众多创业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合作渠道。硅谷银行提供贷款的科技初创企业多数有风投支持,其分支机构也多设在风投聚集区,硅谷银行集团还直接投资风投机构,是数百家VC的股东或者合伙人,通过利益、信息等多层次的捆绑,建立了信息共享、互助的关系网络,硅谷银行通过风投机构更加便捷地获得优质客户群体,更好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创办创业孵化器,很多创业企业在起步之初就获得了硅谷银行创业导师的辅导,使硅谷银行可以充分了解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创业者信息,并从中锁定潜在支持对象。

 

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化服务体系是硅谷银行服务科技企业的有效抓手

 

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根据不同发展阶段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和需求,硅谷银行将客户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全球化阶段的企业,分别提供硅谷银行加速器(SVB Accelerator)、硅谷银行增长(SVB Growth)、硅谷银行企业金融(SVB CorporateFinance)三种不同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阶段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

 

“硅谷银行加速器”向初创期高科技企业提供以下服务:一是派遣专门的服务代表满足初创企业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二是向企业提供有竞争力的创业定期贷款、“投贷结合”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构建创投生态圈,帮助企业家扩展网络,为创业者找到潜在投资者。

 

“硅谷银行增长”有以下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提供灵活的贷款方案,包括夹层融资、中期担保融资、提供应收贷款额度等;二是为企业提供国际业务服务,提供离岸账户、开展外汇交换和支付;三是为客户定制投资方案;四是提供资产管理和证券服务。

 

“硅谷银行企业金融”包括长期贷款、贸易融资、各类应收贷款融资和流动资金信贷、资产管理和证券、金融咨询服务、全球现金管理、外汇交换等服务(见表2)。

 


紧密协同的投贷联动。硅谷银行依托多年深耕硅谷高科技产业、拥有多种金融牌照及与风投机构紧密合作等优势,探索出了一套服务高成长性企业的“投贷联动”金融模式。具体可总结为三种模式:一是为高成长型企业提供基于股权融资能力的风险贷款,结合认股权证获得超额收益。硅谷银行在科技企业获得风险投资时介入,根据企业资金需要提供相应的风险贷款。贷款额度通常为最近一轮股权融资金额的25%—35%;贷款的具体类型和规模与企业规模、筹集的股权数量与质量、筹集债务的目的等息息相关;贷款的偿还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后续的股权融资所得,即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而非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硅谷银行关注的是企业未来通过股权融资来支持扩张和偿还债务的潜力,而不是依赖企业过去的现金流表现或未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硅谷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同时会获得企业部分认股权证,银行可在企业进行IPO或被收购时行使这些权证,这使得贷款兼具了传统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资的特点(见图2)。通过附带认股权证,硅谷银行可通过股权增值来降低贷款组合风险,当企业成功上市或者股权价值上升时,银行持有的认股权证能够转化为额外的利润,用潜在的股权收益来补偿可能的信贷损失,从而在没有足够资产抵押的情况下保障贷款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向初创期成长型企业提供贷款所承担的风险。从长期来看,认股权证抵消了初创企业贷款产生的损失,贡献了巨大利润。2002—2022年,硅谷银行依靠认股权证累计实现的净收益达到11亿美元(见图3)。

 



二是直接向各类PE/VC提供信贷资金,间接支持创业企业。硅谷银行与各类PE/VC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给PE/VC提供信贷资金,主要为资本催缴信贷额度,即PE/VC以GP和LP未来承诺转入的资金为担保,向银行申请授信,以便在急需时能够随时获取流动资金,避免资金短缺(见图4)。

 


三是硅谷银行通过其投资子公司硅谷资本对初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对于硅谷银行非常看好的企业,硅谷资本将通过旗下各类私募投资基金向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同时硅谷银行向企业提供配套信贷资金。硅谷资本主要采用两种投资方式:直接投资,即直接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但是持股比例一般低于其他PE/VC;间接投资,即以FOF的形式,借助投资PE/VC对目标企业进行投资(见图5)。


 


在此基础上,硅谷银行还成立了由股权投资机构、企业、银行三方组成的创业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实现了整个平台的信息共享和良好沟通。

 

专业的风险管控是硅谷银行价值创造的重要保障

 

一是建立针对高科技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贷前,硅谷银行采取跟投策略,只有获得风投基金投资后才能获取一定比例贷款,同时深入研究行业规律,有效甄别评估科技企业。硅谷银行招募了众多来自高新技术领域的工程师和员工,通过这些专业人员的人脉和知识,缓释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信用风险,也为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比如,硅谷银行的生命科学团队,通过对超过1000家生物科技公司的深入研究,分析出行业投资模型,并为半数以上美国生命科学初创企业提供过咨询服务,成为真正的专业“智库”。贷中,根据不同初创企业特点发放不同类型的贷款,对企业知识产权专利、应收账款、资产负债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同时附加少量认股权证作为附加条件,保障后续资金的偿还。贷后,通过资金账户监测、创投机构合作等形式,跟踪企业运营状况,做好贷后风险管控;同时硅谷银行要求必须作为债权人清偿第一顺位,确保其享有优先的损失索赔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二是成为科技企业和创投机构的主办行,强化客户经营监控与风险预警。硅谷银行对合作企业会较深地介入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和投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都须在硅谷银行开户,通过对企业日常资金进出情况进行监控,实现了间接依靠创投机构管理贷款企业的目的;利用其子公司专长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和咨询,在帮扶企业发展的同时,从多方面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对企业风险预警和提前处置。

 

三是严格的贷款限额和条线间的资金隔离制度。硅谷银行制定了严格的贷款限额政策、抵押政策、风险隔离政策等一系列风控措施。比如,规定贷款最高限额为5000万美元,制定了不同的抵押政策。直接投资业务与普通业务严格分离,硅谷资本与硅谷银行资金必须隔离,股权业务严禁挪用银行资产,银行业务也严禁挪用创投基金资产。

 

四是多元、灵活的退出形式。硅谷银行主要采用公开上市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退出;对于没有上市的创业企业,硅谷银行还采用出售的方式进行退出;对于持有的认股权证,硅谷银行选择实施期权或将权证售卖给其他投资者。通过灵活、多元的退出形式,硅谷银行为实现自身收益提供了保障。

 

对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启示

 

从硅谷银行支持科技金融的主要模式和做法来看,其有着鲜明特色和历史传承,也得益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及健全的法律、营商环境。从日本、德国支持科技金融的主要模式来看,政府、商业银行、担保企业的风险分担机制有力促进了科技金融的发展。相比而言,我国作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体,虽然在支持科技金融的政策引导和体系化建设方面在持续深化,但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差距,风险分担机制也有待加强。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科技金融的发展模式,但可以借鉴其经验,发挥我国体制机制及政策优势,尤其要注重激发商业银行主力军作用。我国商业银行拥有大量资金和服务网络基础,只有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释放活力,才能真正破解科技金融服务的难题,更好支持科技金融发展。

 

要统筹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探索适合科技金融发展的银行支持模式

 

商业银行支持科技金融发展,特别是在支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过程中,面临风险和收益平衡的难题。硅谷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模式开展投贷联动,解决业务风险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一种是以贷促投,通过向PE/VC提供信贷资金,并以募集转入的资金为担保,间接支持其投资科技企业;另一种是以投促贷,通过认股权或子公司投资等形式获取股权收益来覆盖信贷组合风险。实践证明,硅谷银行的两种投贷联动模式,实现了低不良率、高收益,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探索参考。随着国内投贷联动政策逐步探索、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扩大试点等政策深化,大中型商业银行可以发挥其客户、资金、网络和牌照优势,同时发挥投资机构专业能力优势,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及与子公司投资的内部联动,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小型银行可以通过打造特色化经营和产业生态链,加强外部直投合作,聚焦地域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的科技客群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有明显差异,需分阶段、分行业建立一整套适配科技企业金融需求的服务体系。除资金支持外,科技企业还需要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资源支持。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供给更习惯看企业的“过去”,存在对科技企业发展规律和需求把握不准、产品服务相对单一的问题,导致了供给、需求的错配。硅谷银行通过建设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在深度嵌入科技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搭建起广泛的信息搜集和科技企业链接网络,打造了具有核心地位的创投生态圈。我国金融机构要加快提升“看未来”的能力,通过深度切入行业链,搭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推出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产品服务,通过资金供给、业务合作、咨询服务、信息链接、股权投资等渗透参与到公司治理、监督和运营,成为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主办行”。

 

对商业银行发展科技金融的建议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主体,商业银行有责任担当、也有能力在支持科技金融方面做出新作为,有必要采取机制改革、专业提升、优化供给等一系列措施,助力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进一步探索投贷联动

 

对于具有较强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大中型银行,可通过设立专业股权投资平台,把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政策机遇,开展股权投资、投贷联动业务获得认股权证或科技企业股权,作为股东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以投促贷”;还可以加大与外部机构的投贷联动合作,采用给PE/VC等发放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形式,解决科技企业急需资金的问题,同时有了PE/VC的隐性担保,商业银行可以更好控制风险实现“以贷促投”。

 

深化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

 

通过设立科技金融总行事业部、分支专营机构,建设专职队伍,并在考核周期、风险容忍、价格管控、费用成本、审批流程等多方面给予差异化制度安排,结合不同区域、不同产业,打造更专业、专属、专享的科技金融服务。

 

加快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服务体系

 

组建专业的科技金融服务专家团队,加强行业深度研究,通过深耕具有发展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科技行业,结合不同行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特点,开展知识产权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形成有效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商业银行产品+投贷联动+创业咨询服务”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方案。

 

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

 

通过与政府产业基金、国内外知名风投基金等合作,创办孵化器、举办各类交流活动等,构建广泛的信息搜集和企业链接网络,深入了解行业的经营特点和发展规律,加强对客户的判断,减少信息不对称,通过风投机构的引荐或跟投,发掘优质的科技企业客户;与风投机构加强贷款、托管、现金管理等金融合作,动态获取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高校、产业园区、证券公司等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孵化机构的产业化能力、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等优势,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共享平台。

 

筑牢科技金融风险防控底线

 

提升“看未来”的能力,完善科技企业信用模式和评级标准,更好服务“高人力成本、高研发投入、轻资产”的科技企业;紧密跟踪企业运营状况,构建适应科技企业发展规律的风险监控、预警、处置体系,及时对企业风险预警和提前处置。

 

夯实稳健经营根基

 

发展科技金融业务,需要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均衡的业务结构作为支撑。要加强客户集中度风险管理,避免业务过于依赖单一行业或客户,强化市场及政策趋势研究判断,保障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负债来源的多样性和资产配置的平衡性,筑牢稳健经营根基,为科技金融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发展部,其中祝元荣系总经理)

 

责任编辑:张志敏


①赵晗、赵晓梅、韩姝:德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经验及借鉴,《银行家》2022年第3期。


②2023年,硅谷银行和浦发银行合资成立浦发硅谷银行,各持股50%。2024年9月浦发硅谷银行获批更名为上海科创银行,改为由浦发银行全资持股。从浦发硅谷银行的发展来看,虽然整体规模较小,但其通过借鉴硅谷银行经验,探索投贷联动、构建科创生态圈等,走出了一条支持科技企业成长的特色道路。它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对于中国进一步深化投贷联动发展的市场机制、监管政策和政府支持等有重要启示意义。


③靳毅:顺势而为的硅谷银行——银行兴衰专题报告之十四[R].国海证券。12100